“世俗”含义很大,而又是过知,故加浅论,涉及片面,但可略知,有一份感触。

成长,这是世俗绕不开的,个人对于这个世上的繁杂之事越是深人,则越是沉重,于泥潭拖身,而这在人际关系种尤为突出。成长之根本指向世界繁杂,而我们又总是在不经意间被现实给予,认事而后悟人,产生极大的情绪波动,最后无论否认现实还是接受,终归于平淡,随时间逝去。这过程如一张白纸被点染,去掉了墨却留下了“痕”。

而过知则是将“痕”也尽可能去除,或则说无视。过知指过于知道,过于充分的了解。这是超然物外的,随着成长,我们的慢慢对痕迹放下要求,拥抱安淡,但泥潭却已拉住全身,失去了最初的波动于心灵的涟漪。

所以过知并不好,但如人生来说,尤其是苦难,又并非不好。

童年时期的梦是脆弱的,所以需要人来守护。但痕迹不会允许,不然则是命运的不公。这当然不是想说命运很公平,而只是说相对于一个生活的幸福里的人来说,微小的不安便会让他寒冰刺骨,尽管微小到一生只有一事不如愿,还是那样遗憾。况且人生不如愿之事又岂有一件。

不过其实知道便知道吧,虽然失去随意哭泣的权力,但仍有释怀的能力,更有别成为自己讨厌的人的责任,所以童年的梦也应值得守护。